在國家農業綠色轉型戰略的持續推進下,我國化肥行業正加速向高效化、環保化方向邁進。農業農村部發布《關于加快農業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促進鄉村生態振興的指導意見》明確提出推進化肥控量增效,推廣“三新”技術配套模式,為行業發展指明方向。
近日,中國氮肥工業協會水溶肥分會秘書長吳軍華從政策導向、生產運行、市場發展等多個維度,全面介紹了我國高效尿素與水溶肥產業的發展態勢,數據顯示兩大品類均呈現量質齊升的良好格局,為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。
高效尿素:量增質優,產業升級提速
作為提升化肥利用率的核心產品,高效尿素在政策驅動與市場需求雙重作用下實現快速發展。到2024年,全國三大糧食作物化肥利用率提升至42.6%,而尿素作為最重要的化肥品種,在化肥施用中占比達63%,其利用率的提升對化肥整體增效至關重要。吳軍華指出,氮肥損失不僅造成環境污染,更是能源的巨大浪費,發展高效差異化尿素既是總體國家安全觀的要求,也是實現“高產高效環保”目標的關鍵路徑。
從生產格局看,高效尿素產業集中度持續提升。高效尿素分為增值尿素、緩控釋尿素和穩定性尿素三大類。據中國氮肥工業協會數據,2024年全國高效尿素產量542.9萬噸,同比增長20.7%。其中增值尿素占比68.5%,產量達371.7萬噸,細分品類中聚天門冬氨酸尿素占42%、聚谷氨酸尿素占23%、含腐植酸尿素占21%,產品結構不斷優化。
全國具備高效尿素生產能力的企業總產能接近3000萬噸,占尿素總產能的43.3%,分布于19個省份,山東、云南、內蒙、河南、新疆5省貢獻76.1%的產量,13家年產量10萬噸以上的企業合計占比達93.9%,頭部企業引領行業發展的格局顯著。
在能源安全與環保壓力下,高效尿素的價值進一步凸顯。我國尿素生產以煤為原料占比75.3%,天然氣占比23.6%,而天然氣對外依存度超40%。通過提高肥料利用率,可有效減少能源消耗與污染物排放。供給側改革以來,尿素行業產能優化成效顯著,近兩年產量穩定在6000萬噸以上,表觀消費量與農業消費量持續增長,彰顯國家保障糧食安全的堅定決心。大型企業紛紛布局高效肥料市場,推動傳統氮肥行業向綠色高效轉型。
隨著國家對糧食安全的重視和農業綠色轉型的推進,高效肥行業前景廣闊。吳軍華表示,今年預計還有600多萬噸的尿素將投產,行業同質化問題日益凸顯,發展差異化產品成為企業競爭的關鍵。同時,包膜尿素和大顆粒尿素等高效肥品種的增長也較為顯著,進一步推動了行業的多元化發展。
水溶肥:市場向好,未來前景可期
2024年,水溶肥市場在政策扶持與技術推廣中保持穩健增長態勢。隨著水肥一體化技術普及面積擴大,水溶肥因快速溶解、高效吸收的特點需求激增,地方政府的農業補貼與研發支持更助推市場規模擴張。據氮肥協會統計,2024年重點國產水溶肥企業水溶肥產量合計233.4萬噸,同比增長5.2%。基礎營養型水溶肥產量213.6萬噸,同比增長5.3%;功能型水溶肥產量19.8萬噸,同比增長3.1%。
產品種類日益豐富。水溶肥種類繁多,包括大、中、微量元素水溶肥料、含氨基酸水溶肥料、含腐植酸水溶肥料、含硅水溶肥料、水溶性肥料和有機水溶肥等。每種水溶肥品種各有特點,適用于不同的作物和生長階段,能夠滿足作物多樣化的營養需求。中國氮肥工業協會水溶肥分會統計的2024年重點國產水溶肥企業數據顯示,大量元素水溶肥料、水溶性肥料、水溶性復合肥、中量元素水溶肥、尿素硝酸銨溶液和含腐植酸水溶肥等六大類產品占據了96.2%的市場份額,而有機水溶肥料、含氨基酸水溶肥料、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和含硅水溶肥料雖然占比相對較小,但也在不斷創新和發展。
固體和液體水溶肥增勢不減。水溶肥有液體、固體兩種形態,兩者營養成分差異不大,特點各有所長。固體水溶肥便于儲存和運輸,液體水溶肥溶解快、吸收快、養分利用率高。當前市場上出現一些低端價位的粉劑、顆粒水溶肥溶解后會有少量雜質,容易造成噴口或管口堵塞,而液體水溶肥不易出現堵管現象,且更容易實現智能化控制。據中國氮肥工業協會水溶肥分會統計,2024年重點國產水溶肥企業生產固體水溶肥產量合計170.4萬噸,占比73.0%,同比增長5.3%;液體水溶肥產量合計63萬噸,占比27%,同比增長4.8%。
吳軍華表示,未來高效尿素與水溶肥市場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。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政策的持續支持,高效肥行業將為農業綠色高效發展提供更強有力的支撐。(來源:中國農資傳媒)